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大垄覆秸栽培减施除草剂的技术要求,包括耕作准备、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域的大垄覆秸栽培模式下减少除草剂使用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Herbicide Application in Soybean Wide Ridge Straw Cover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大垄覆秸栽培减施除草剂技术规程》(DB23/T 3253—2022)是黑龙江省为推动大豆种植绿色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以减少除草剂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目标,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方案。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产区采用大垄覆秸栽培模式的田间作业。其核心在于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实现减量控害的目的。标准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在保障产量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因过度依赖化学除草剂而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垄覆秸栽培技术要点
1. 垄体构建:垄宽应控制在120-140厘米之间,垄高保持在25-30厘米左右。这样的设计既能满足机械作业需求,又有利于覆盖秸秆形成良好结构。
2. 秸秆处理:收获后应及时将秸秆粉碎至5-7厘米长度,并均匀撒布于地表。同时要确保覆盖厚度达到8-10厘米,这样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 播种方式:采用精密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行距设定为60-70厘米,株距则根据品种特性调整为10-15厘米。
三、减施除草剂的具体措施
1. 种子包衣: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这不仅能够提高出苗率,还能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从而减少后期喷洒农药的需求。
2. 生物防控:鼓励使用生物制剂替代部分化学除草剂。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或引入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3. 定期巡查:种植期间需定期检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就要及时采取物理、机械等方式清除,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除草剂。
四、田间管理与效果评估
标准还规定了详细的田间管理流程以及效果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水分调控、养分供给、病虫害监测等内容。特别是在收获后,必须对整个生产周期内使用的各类投入品种类及用量进行全面记录,以便后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栽培技术体系。
总之,《大豆大垄覆秸栽培减施除草剂技术规程》(DB23/T 3253—2022)是一部集成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艺智慧的技术规范文件。它不仅有助于提升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大豆生产的可持续性水平,也为其他作物推广类似技术提供了宝贵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