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牛场废弃垫料的处理原则、堆肥处理技术要求、资源化利用方式及环境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肉牛场废弃垫料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posal of Waste Bedding in Beef Cattle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241—2022《肉牛场废弃垫料处理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肉牛养殖场废弃垫料处理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旨在指导肉牛养殖场科学、环保地处理废弃垫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废弃垫料的定义与分类
标准中明确指出,废弃垫料是指在肉牛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稻草、玉米秸秆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以及牛粪混合物。这些垫料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失去原有功能,需要及时清理和处理。根据其成分的不同,废弃垫料可以分为纯植物性垫料和混合型垫料两大类。这一分类有助于后续处理方法的选择,确保处理过程更加精准有效。
处理原则
标准强调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三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废弃垫料时,应尽可能减少体积,避免有害物质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其中的有用成分。例如,通过堆肥等方式将废弃垫料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实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
处理流程
标准详细规定了废弃垫料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收集、运输、预处理、处理及最终处置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比如,在预处理环节,要求对废弃垫料进行破碎或筛分,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在处理阶段,则推荐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这不仅能快速降解有机物,还能杀灭病原菌。
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防止处理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标准特别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设置防渗漏设施,防止渗滤液外泄;建立废气净化系统,控制氨气等有害气体排放;以及定期监测土壤和水质状况,确保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整个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所有参与操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程序。此外,还应对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则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以上是对DB23/T 3241—2022《肉牛场废弃垫料处理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肉牛养殖场废弃物管理水平,同时也为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