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茶机械化闷黄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点、质量控制及记录。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黄茶闷黄加工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Yellowing of Yellow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2308-2022 黄茶机械化闷黄技术规程》于2022年正式发布,该标准对黄茶机械化闷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设备选型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具有温湿度自动控制功能的专用闷黄机”。这主要是因为黄茶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达到最佳效果。温湿度的精确调控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还能有效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产品品质下降。
其次,关于闷黄时间的设定,标准建议“初始阶段控制在60至90分钟之间,随后根据实际发酵程度调整为每次120至180分钟”。这一规定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初始短时间处理有助于快速启动发酵反应,而后续较长的时间则确保了充分的内质变化,使黄茶具备独特的香气与滋味。
再者,对于杀青后摊凉的要求,标准强调“摊凉厚度不超过5厘米,并保持空气流通良好”。适度的摊凉可以防止茶叶堆积发热影响后续工序的质量,同时促进水分均匀蒸发,为下一步闷黄奠定基础。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闷黄过程中需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温湿度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维持理想条件。这样的操作频率既能实时监控工艺参数的变化,又能迅速响应异常状况,从而保障整个生产流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成品检测部分要求“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限量等”,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也为市场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DB43/T 2308-2022 黄茶机械化闷黄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技术规范,为黄茶生产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产品整体水平,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