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耳袋料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与配制、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金耳的袋料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ricularia polytricha Bag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金耳袋料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19-2022)是湖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金耳袋料栽培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环境条件方面,规程指出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遮阳设施,温度宜控制在18℃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到95%范围内。这些条件能够确保金耳菌丝体正常生长发育。
关于原材料选择与处理,规程强调使用新鲜无霉变的阔叶树木屑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麸皮或米糠等营养补充剂。所有材料需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杀灭杂菌,保证培养基质纯净。
对于装袋接种操作,要求采用聚丙烯塑料袋作为包装材料,每袋装填量约为干重1.2公斤左右。接种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超净工作台上完成接种过程,防止污染发生。
在发菌管理阶段,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发菌室内,初期保持黑暗环境并维持适宜温湿度条件。随着菌丝生长逐渐加强光照时间至每天6小时以上,同时注意定期翻堆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出菇管理环节则需要逐步降低培养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至0.1%以下,增加空气交换频率。保持昼夜温差在5℃至10℃范围内有助于促进子实体分化形成。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喷雾频率和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90%-95%之间。
最后,在采收时机上建议当金耳耳片完全展开且颜色由橙黄色转变为金黄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清理场地,对用过的培养料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避免环境污染。
以上内容是对该规程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