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早繁早育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亲虾选择与培育、繁殖管理、幼体培育及病害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早育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Breeding of Procambarus clark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克氏原螯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龙虾,其早繁早育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11/T 0004-2022《克氏原螯虾早繁早育技术规程》为这一技术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亲虾的选择上,标准要求选择性腺发育良好、体质健壮、无病害的成虾作为亲虾。具体来说,雌虾体长应达到8厘米以上,雄虾则需达到9厘米以上。这样的规格可以确保亲虾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后代的质量。
其次,在孵化环境的准备方面,标准指出孵化池面积以50至10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在0.6到1米之间。池底应铺设适量的隐蔽物如树枝或瓦片,以提供适宜的栖息和产卵场所。此外,水质管理至关重要,要求定期检测并维持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到8之间。
关于饲料投喂,标准强调要根据虾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营养。幼苗期主要喂食富含蛋白质的小型浮游动物及人工配合饲料;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则需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比例,比如水草、蔬菜等,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定时定量投喂,避免过量造成浪费或污染水质。
最后,在疾病防控环节,标准提倡采用生态防控措施为主,化学药物使用为辅的原则。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对整个养殖系统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此外,还建议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能够有效提升克氏原螯虾早繁早育的成功率,进而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