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南美白对虾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in Anhu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1T 0005-2022《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南美白对虾的健康、高效养殖提供了规范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池塘选址与准备
标准指出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底平坦且略有坡度,便于水体交换和管理操作。池塘在放养前需彻底清塘消毒,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杀灭有害生物,同时施加基肥培育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天然饵料。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标准要求选用经过检疫合格的优质苗种,规格整齐、活力旺盛。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合理确定,通常每亩放养量控制在8000至12000尾之间。放苗时要注意温差调节,避免因环境突变造成应激反应。
三、饲料投喂管理
科学合理的投喂是保证南美白对虾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一般情况下,日投喂量占虾体重的3%-5%,分早晚两次投喂。同时,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虾体免疫力。
四、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病害防控的基本原则。标准强调要定期监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溶解氧水平(≥5mg/L),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勿滥用抗生素。提倡使用生态调控方法如益生菌制剂改善水质环境。
五、收获与运输
当南美白对虾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适时收获。收获前应停止投喂一天,减少肠道内容物影响品质。活虾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充氧充足,温度适宜,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以保证成活率和新鲜度。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对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成功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