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改良过程中水盐动态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盐碱地改良项目中水盐动态的监测与评价。
Title: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Water-Salt Dynamics in Saline-Alkali Land Reclam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75—2022盐碱地改良水盐动态监测与评价导则》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为盐碱地改良过程中水盐动态监测与评价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点布设原则
标准指出,在设置监测点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具体来说,对于面积较大的区域,建议每100公顷设置一个监测点;而对于较小或特殊类型的地块,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密度。此外,还要求每个监测区域内至少设立一个对照点,以便于对比分析。
水分状况监测方法
关于水分状况的监测,《导则》推荐使用电导率仪来测量土壤溶液中的盐分含量,并结合田间持水量计算出有效降水量。同时强调了定期记录降雨量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准确评估灌溉效果及自然降水对盐碱地的影响。另外,还提到可以通过安装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土壤盐分测定技术
在土壤盐分测定方面,《导则》提出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浸提法和直接烘干法。其中,浸提法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下的快速检测;而直接烘干法则适合需要更高精度的情形下使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以确保结果可靠。
数据处理与评价体系构建
数据处理部分特别强调了数据清洗的重要性,即去除异常值后才能进行后续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合理的阈值范围;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改良措施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最终成果的质量。
以上是对《DB15/T 2675—2022盐碱地改良水盐动态监测与评价导则》中一些核心内容所做的简要介绍。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