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苏栽培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紫苏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illa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51—2022紫苏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紫苏的栽培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
- 标准要求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这意味着在种植前需要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充分调研,并结合多年生或一年生紫苏的特点来挑选适合的种子来源。例如,对于干旱地区可以选择耐旱型品种,而对于多雨区域则应考虑排水良好且不易发生病害的品种。
2. 播种期与密度
- 播种时间通常为春季,具体日期需根据当地气温回升情况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保证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密会导致植株间竞争加剧影响生长,而过于稀疏则会降低土地利用率。标准建议每平方米种植约20-30株左右,这取决于具体的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状况。
3. 田间管理
- 包括水分管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水分管理强调适时灌溉,避免积水造成根系腐烂;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平衡,前期以促进叶片生长为主,后期则侧重于提高果实质量;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采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减少化学物质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
4. 采收与加工
- 当紫苏达到成熟状态时应及时采收,过早会影响品质,过晚可能导致部分叶片脱落。采收后需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晾晒等步骤,然后按照市场需求决定是否进一步深加工成油料或其他产品形式出售。
5. 环境保护措施
-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必须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防止污染水源、大气等自然资源。同时鼓励使用可降解地膜代替传统塑料制品,并积极推广有机肥料的应用。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15/T 2651—2022紫苏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