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苜蓿品种选择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选择指标、评价方法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优质苜蓿品种的选择与推广。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lecting high-quality alfalfa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55—2022《优质苜蓿品种选择规范》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为内蒙古地区提供科学合理的苜蓿品种选择依据,以促进优质苜蓿的种植和生产。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用于饲草生产的苜蓿品种的选择。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内蒙古地区的特定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因此在其他地区可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应用。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优质苜蓿”的概念,即具有高产、高品质、抗逆性强等特点的苜蓿品种。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即不仅要产量高,还要品质优良且适应性强。
三、品种选择原则
1. 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品种。例如,内蒙古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因此应选择耐寒、耐旱的品种。
2. 经济性原则:选择经济效益好的品种,即单位面积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病虫害少的品种。这直接关系到种植者的收益,是品种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3. 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品种,如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等。这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品种选择指标
1. 产量指标:包括干物质产量和鲜草产量。标准建议选择干物质产量不低于每公顷15吨的品种,这是衡量一个品种是否具有高产潜力的重要指标。
2. 品质指标:主要包括粗蛋白含量、纤维素含量等。标准要求粗蛋白含量不低于20%,纤维素含量不高于30%。这些指标直接影响饲草的质量,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
3. 抗逆性指标:包括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标准推荐选择抗寒性指数不低于0.8、抗旱性指数不低于0.7的品种。这些指标确保了品种能够在不利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4. 适应性指标:包括对当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标准强调品种需经过至少两年以上的区域试验,证明其在当地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品种选择程序
1. 信息收集:收集国内外苜蓿品种的相关资料,了解品种的基本特性、栽培技术要求等。
2. 初步筛选:根据上述原则和指标,对收集到的品种进行初步筛选,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品种。
3. 区域试验:将筛选出的品种进行区域试验,观察其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表现,包括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
4. 综合评价:结合区域试验结果,对各品种进行全面评价,确定最终推荐使用的品种。
六、品种推荐
标准最后列出了几个适合内蒙古地区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如“甘农3号”、“陇东苜蓿”等,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这些品种均经过严格的试验和评估,具备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总之,DB15/T 2655—2022《优质苜蓿品种选择规范》为内蒙古地区苜蓿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苜蓿种植的整体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选用适宜的品种,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