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苦参育苗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种子处理、播种管理、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苦参的育苗生产及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phora Flavescens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49—2022《苦参育苗技术规程》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苦参的育苗过程,提高苦参种苗的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苦参的育苗工作。这意味着该标准主要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制定,其他地区在应用时可能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术语和定义:
- 苦参:指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 育苗:从种子开始到幼苗出土并能独立生长的过程。这部分明确了标准中所提及的“育苗”具体含义,有助于理解后续的技术要求。
3. 育苗场地选择:
- 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地方。
- 避免选择前茬作物为茄科或十字花科植物的土地,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这一点强调了场地选择的重要性,良好的场地条件可以为苦参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后期管理难度。
4. 种子处理:
- 种子播种前需经过精选、消毒处理。精选主要是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种子,而消毒则可以通过温水浸泡或其他化学方法进行,目的是预防病原菌感染。
- 播种前7-10天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置于湿润的环境中促使种子萌发。
种子处理是育苗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影响出苗率和幼苗质量。
5. 播种时间与方式:
- 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气温稳定在15℃以上之间。
- 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株距控制在15-20厘米。
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保证幼苗均匀分布。
6. 田间管理:
-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确保每穴都有足够数量的幼苗。
- 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促进幼苗健康成长。
- 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但要注意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田间管理贯穿整个育苗周期,细致入微的操作对于培育健壮的苦参幼苗至关重要。
7. 病虫害防治:
-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手段进行有效控制。
- 注意观察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病虫害是影响苦参育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通过以上对DB15/T 2649—2022《苦参育苗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涵盖了从场地选择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为从事苦参种植业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苦参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