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管理模式和监测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Fecal Wastewater from Small-scale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s (Househo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环保意识的提升,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规范愈发受到关注。在最新的TAHAASS 008-2024标准中,对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要求有了更细化的规定。今天我将围绕“粪污堆肥处理工艺参数”这一关键点,对比新旧版本标准的变化,并详细解析其实际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堆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翻堆频率等指标并未给出具体数值范围,仅提出应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堆肥期间的核心参数:堆体内部温度需保持在55℃以上持续至少3天以确保病原菌杀灭;含水量控制在50%-60%之间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初次翻堆时间应在第7天左右,之后每5天翻堆一次直至腐熟完成。
这些具体参数的应用非常关键。例如,在实际操作时,养殖场可以采用便携式温度计定期监测堆体中心位置的温度变化情况,当发现温度低于55℃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通风量或补充新鲜有机物料来调节环境条件。同时,通过观察堆料表面干湿状况并结合手握法判断湿度是否适宜,必要时可适量喷洒水分调整。
此外,为了更好地执行翻堆程序,建议使用专业的翻抛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保证均匀性。在整个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气味控制问题,避免产生恶臭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综上所述,新版标准通过设定明确的技术参数为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共同促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