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辣椒炭疽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辣椒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Pepper Anthracno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946-2020《辣椒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辣椒种植过程中对炭疽病的科学防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病害监测与预警
标准明确要求在辣椒生长季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特别是雨季期间要增加巡查频率。规定每块辣椒地至少设置三个固定观察点,每个点随机选取5株植株检查叶片、果实等部位是否出现典型炭疽病症状。一旦发现病害初期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此外,还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病害预测模型,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历史发病资料来提前预警,为农户提供决策依据。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控体系的基础环节。标准强调合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避免连作加重病原积累。同时,重视土壤改良工作,推广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对于重病地块,可采用石灰氮处理土壤,以降低土传病害基数。另外,规范栽培管理也至关重要,比如控制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病残体,减少病原滋生场所。
化学药剂使用规范
针对化学防治部分,标准提出了科学用药原则。首先,推荐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例如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强调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再次,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配制浓度准确,喷雾均匀全面覆盖植株各个部位,尤其是果实表面容易感染的关键区域。最后,鼓励采用无人机飞防等方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标准也有所体现。提倡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作为辅助手段,如芽孢杆菌类拮抗菌种,它们能够有效抑制病原真菌生长繁殖。此外,还可以尝试施用植物源提取物,如大蒜素、苦参碱等天然化合物,这些物质不仅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且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残留污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制剂通常起效较慢,因此需要提前预防性施用,并结合其他防控措施共同发挥作用。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内容外,标准还特别提到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选择种子时应优先选用抗病品种,并做好消毒处理;灌溉方式上推荐滴灌或膜下暗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湿度过高;遇到极端天气变化(如暴雨后高温)时要加强巡视,及时补救受损植株。总之,《辣椒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只有将各项措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