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番茄晚疫病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监测与预警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番茄晚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指导。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Late Blight of Tom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944-2020《番茄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为有效防控番茄晚疫病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病害预测与监测
规程指出,应建立以气象数据为基础的病害预测模型。例如,当连续3天日均温低于20℃且相对湿度超过75%时,需启动预警机制。这意味着种植户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一旦符合条件就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避免病害爆发。
2. 种子处理
规程强调种子消毒的重要性,推荐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这一方法可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初次侵染风险。此外,还建议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具体操作是将种子置于52℃热水中恒温浸泡20分钟,此法能进一步提升种子健康度。
3. 栽培管理
规程要求合理密植,株行距控制在40cm×60cm左右。过密的栽培方式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增加病害发生几率。同时,规程提倡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方式灌溉,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湿度过高,为病原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
4. 化学防治
规程推荐几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例如,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另外,还建议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防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5. 生物防治
规程鼓励利用生物制剂进行病害防控。比如可以施用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剂,它们能够通过竞争营养、分泌抗菌物质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生长。规程特别提到,生物防治应在化学防治间隔期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条文从多个层面为番茄晚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种植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措施,确保番茄生产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