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茄子秋延后膜下滴灌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大棚茄子秋延后膜下滴灌的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ip Irrigation under Film for Autumn Postponed Eggplant in Greenho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湖南省地方标准《大棚茄子秋延后膜下滴灌技术规程》(编号为DB43/T 1923-2020)于2020年发布,旨在规范大棚茄子秋延后栽培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各个环节。这项标准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棚茄子生产,对于提高茄子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标准强调了品种选择的重要性。推荐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耐热耐湿的优良品种。例如,“湘茄一号”等品种因其良好的生长习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被广泛推荐。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确保种子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在整地与施肥方面,标准指出应深耕细耙,施足基肥。建议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至5000公斤,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同时,还应注意土壤pH值调节,保持在6.0至7.0之间为宜。此外,为了便于后期管理,需要按照一定行距开沟起垄,通常情况下行距控制在50至60厘米左右。
再者,关于定植时间和密度,标准规定一般在8月中下旬进行定植。具体的株行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通常建议单行双株或双行三株的方式,保证每亩种植密度在2500至3000株之间。定植时要注意幼苗的质量,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秧苗,并做到深栽浅埋。
另外,膜下滴灌系统的安装与使用也是本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要求铺设黑色地膜覆盖地面,既能保温保湿又能抑制杂草生长。滴灌管则需铺设于地膜下方,靠近茄子根部位置,以便精准供水供肥。每次灌溉量不宜过多,以湿润土壤表层10至15厘米为佳,避免造成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最后,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原积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关键时期喷洒保护性药剂预防为主。同时鼓励生物防治手段的应用,比如释放天敌昆虫或者利用微生物制剂来抑制有害生物繁殖。
总之,《大棚茄子秋延后膜下滴灌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后的处理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农民朋友们科学种植茄子,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