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简易拱棚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选择与培养、栽培场地准备、播种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羊肚菌简易拱棚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Morel Mushrooms in Simple Arched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908-2020《羊肚菌简易拱棚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羊肚菌的简易拱棚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要求:栽培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在6.5-7.5之间的地块。这一要求确保了羊肚菌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避免因土壤过酸或过碱影响其正常发育。
2. 栽培材料准备:使用经过发酵处理的稻草、玉米芯等作为主要栽培基质,并按一定比例混合牛粪或鸡粪以增加养分。此规定强调了基质的选择与配比对羊肚菌生长的重要性,合理的养分配比能够促进菌丝体的良好生长。
3. 播种方法:采用撒播方式将菌种均匀撒于基质表面后覆土约2cm厚。这种播种方法有利于种子均匀分布并保护幼苗免受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
4. 温度管理:发菌期保持温度在15℃-20℃之间,出菇期则需控制在10℃-18℃范围内。精确控制温度有助于调控羊肚菌的生长周期,特别是在不同阶段提供最适生长温度可以显著提升产量。
5. 湿度控制:整个栽培过程中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左右。适当的湿度水平对于防止干裂以及促进子实体形成至关重要。
6. 通风换气:每天定时打开薄膜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但要避免直接风吹到菌床。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同时也有利于调节温湿度平衡。
7. 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物理措施如覆盖防虫网来预防害虫侵害;若发现病害应及时清除受害部位并喷洒生物农药。这种方法既环保又安全,减少了化学物质残留风险。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具体操作指南,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羊肚菌生产,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