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设置要求、人员配备、设备与物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及信息化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开展狂犬病暴露处置的医疗机构。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Rabies Exposure Treatment Clin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673-2022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管理规范》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专业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人员配置方面,标准规定门诊应配备专职医师和护士,并要求他们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意味着接诊医生不仅要熟悉狂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还必须掌握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以及疫苗接种程序。此外,为了确保服务质量,所有工作人员都需定期接受培训考核。
对于狂犬病暴露后的伤口处理,标准强调了及时性和彻底性。一旦发生疑似或确认的狂犬病暴露事件,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操作包括使用肥皂水或其他适当的清洁剂反复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最后根据情况涂抹抗菌药物并包扎。这一步骤旨在尽可能减少病毒残留量,降低感染风险。
关于疫苗接种流程,标准明确了全程免疫方案。通常情况下,需要按照“0、3、7、14、28”天的时间表完成五针次接种。如果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则可能需要额外加强剂量。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接种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另外,在动物咬伤评估环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分类标准。根据伤口深度、位置及是否出血等因素,可将暴露程度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暴露对应不同的处理策略,例如一级暴露仅需保持伤口清洁即可,而三级暴露则需采取更为严格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DB52/T 1673-2022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管理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狂犬病暴露后的应急响应机制,为医疗机构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狂犬病防控效果,保护公众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