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渔综合种养中克氏原螯虾繁殖的技术要求,包括繁殖环境、亲本选择、交配产卵、孵化管理及幼体培育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Fish Integrated Farming - Part 5: Reproduction of Procambarus clark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672.5-202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5部分:克氏原螯虾繁殖》是一项专门指导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繁殖的技术规范。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条文】4.1 繁殖场地选择
【解读】繁殖场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要求土质为壤土或粘壤土,pH值在6.5~8.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样的环境能够提供适宜的水温和稳定的水质条件,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条文】4.2 水体管理
【解读】在繁殖期间,水深应保持在30cm~50cm之间,并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节水位。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需定期更换新水以降低水温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同时要确保水中溶解氧含量始终维持在4mg/L以上,这有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和繁殖效率。
【条文】4.3 苗种投放
【解读】苗种投放前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个体健康无病害。每亩稻田推荐投放规格为20g左右的亲虾3000尾~5000尾。投放时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对虾只造成的应激反应。
【条文】4.4 饲料投喂
【解读】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最为适宜。饲料种类可以是全价配合饲料也可以是天然饵料如螺蛳、小鱼等,但必须保证营养均衡且新鲜卫生。此外,在繁殖高峰期可适当增加动物性蛋白比例,促进亲虾产卵。
【条文】4.5 日常管理
【解读】日常巡查非常重要,至少每日巡视两次,观察虾群活动情况及稻田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浮头、死亡等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另外还需做好防逃设施维护工作,防止成虾逃跑造成损失。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稻田内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成功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