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荧光PCR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样本采集、运输、储存、提取、扩增及结果分析等环节的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荧光PCR检测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及相关实验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ovel Coronavirus Detection - Part 20: Quality Control of Nucleic Acid Fluorescent PCR Det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62.20-2022《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规范 第20部分:核酸荧光PCR检测质量控制》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提供了系统性的质量控制要求。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样品采集与保存
这一部分规定了样品采集的规范性要求。强调采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样本应立即放入含有裂解液或RNA保护剂的采样管中,并在4℃条件下短期保存,长期则需置于-80℃冷冻。这确保了样本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完整性,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样本降解。
5.2 核酸提取
要求使用自动化核酸提取仪进行核酸提取,以减少人为误差。同时规定了提取试剂的选择标准,必须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对于试剂盒性能验证,需要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等指标。此条款旨在保证提取到的核酸质量满足后续扩增需求。
6.1.1 实验室分区
明确了实验室应分为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检测区和产物分析区四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并且要有物理隔离措施。例如,空气流向是从清洁区向污染区单向流动,防止交叉污染。这一规定有助于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
6.1.2 环境条件
对实验室的温湿度、压力差以及紫外线消毒时间都有具体要求。比如,实验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至26℃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1.1 阳性质控品
每批次检测都必须包含阳性质控品,其浓度应覆盖检测范围的下限、中间值和上限。阳性质控品用于监测整个检测流程是否正常运行,一旦发现失控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7.1.2 阴性质控品
阴性质控品则用来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通常选择已知不含目标序列的样本作为阴性质控品,并且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始终呈阴性反应。如果出现阳性信号,则需要调查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以上条款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各个环节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