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278-202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查内容、方法与精度、成果编制等内容,适用于河南省境内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重要条文解读
# 1. 调查范围确定
标准指出,调查范围应包括矿区及其影响区,具体范围根据矿山规模、矿床类型、地形地貌特征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等因素确定。对于大型矿山,调查范围一般为矿区外围500米至1公里;中型矿山为300米至500米;小型矿山则为100米至300米。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调查能够全面覆盖矿山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区域。
# 2. 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在地质环境条件调查部分,标准强调要对矿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提到需要关注矿区是否存在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薄弱环节,这些因素可能成为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此外,还应调查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与地表水的关系,这对于评估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水资源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3.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识别
标准明确列出矿山常见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污染、植被破坏等,并要求通过现场踏勘、遥感解译、钻探取样等多种手段综合判断这些问题的发生概率及其危害程度。例如,在识别地面塌陷风险时,不仅要考虑地下采矿活动的影响,还要结合土体结构、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
# 4. 环境承载力评估
环境承载力评估是本标准的一个重点内容。标准提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矿区所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方面。例如,在评估土地资源承载力时,需考虑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质量状况、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并预测未来由于矿山开发可能导致的土地退化趋势。
# 5. 风险等级划分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标准要求将矿山地质环境风险划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三个级别。划分依据主要包括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以及应急处置难度等指标。对于高风险区,应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如限制或禁止新的矿山建设活动,并加强现有矿山的安全管理。
# 6. 成果提交要求
最后,标准对调查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提出了具体要求。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图件、数据库等多个组成部分,其中文字报告需详细描述调查过程、主要发现、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内容;图件则需清晰展示矿区地质构造、环境问题分布等情况;数据库应涵盖所有采集的数据信息,以便后续查阅和更新。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DB41/T 2278-2022)为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矿山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