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的选址、建设要求、设备配置、数据采集与传输、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农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of Farmland Soil Moisture - Henan Provincial Standard DB41T 2269-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建设规范》(DB41/T 2269-2022)是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指导农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该标准对监测站的选址、设备配置、安装调试、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选址要求
根据标准第5.1条,监测站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农田区域,确保所测数据能够反映周边环境的整体状况。具体来说,监测点距离林缘、建筑物或道路等干扰源至少30米以上,避免局部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同时,地形要平坦开阔,便于设备安装及后期维护。
二、设备选型与安装
第6章详细规定了各类传感器的选择原则和技术指标。例如,土壤含水量传感器的精度不得低于±2%,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气象要素观测仪需具备防风、防水、防腐蚀功能,并配备备用电源系统。所有仪器设备均需经过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数据采集与传输
按照第7章的要求,监测站应实现连续不间断的数据采集,采样间隔不大于1小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时上传至数据中心,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可靠。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现场核查比对工作,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运行管理
标准最后部分强调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检查供电线路状态、更新软件版本等内容。一旦发现故障隐患,应及时排除,必要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同时,还鼓励采用智能化手段优化运维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之,《农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建设规范》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