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烟蚜茧蜂僵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种群建立与扩繁、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烟蚜茧蜂僵蚜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hid Mummy Production of Aphidius coleman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15-2022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烟蚜茧蜂僵蚜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内利用烟蚜茧蜂控制烟草蚜虫害的僵蚜生产活动。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目标群体,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标准的一致性和权威性,使用者需参照执行。
术语和定义
标准给出了“烟蚜茧蜂”、“僵蚜”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烟蚜茧蜂”是指以烟草蚜虫为主要寄主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而“僵蚜”则是指被烟蚜茧蜂寄生后形成的虫尸状态。正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准确把握整个生产过程。
生产环境条件
规定了适宜的生产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比如,理想的温度区间为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上。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以及僵蚜质量的提高。
种群构建
这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建立健康的种群。首先需要选择健康无病的母体个体作为基础材料,并且要保证足够的数量来维持种群稳定。此外还强调了定期更换种群的重要性,防止因近亲繁殖导致遗传多样性下降。
僵蚜制作
这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标准要求采用新鲜成熟的蚜虫作为寄主,并按照一定比例接种烟蚜茧蜂卵粒。同时需要注意接种时间的选择,在最佳时期内完成操作可以显著提升成功率。另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注意卫生条件,避免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检验方法
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的合格性,标准提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用于判断僵蚜是否符合要求。通过严格的检测程序能够有效保障市场供应的安全可靠。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最后部分涉及到了产品流通环节的相关事项。要求使用专用容器进行包装,并标注必要的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运输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好货物不受损害;贮存场所则需满足特定的温湿度条件。
综上所述,《DB53T 1115-2022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对烟蚜茧蜂僵蚜的生产做出了明确规定,不仅涵盖了技术细节也包含了管理要求,对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