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岭牛胴体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评定方法及分割技术。本文件适用于云岭牛的屠宰加工、胴体评定和分割操作。
Title:Yunling Cattle - Part 11: Carcass Production, Evaluation and Segment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云岭牛是中国云南省培育的优质肉牛品种,其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技术对提升牛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DB53/T 447.11-2022《云岭牛 第11部分: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技术》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胴体生产
4.1 生产环境
要求生产环境应清洁卫生,温度适宜,避免外界污染。具体来说,屠宰车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以保持胴体的新鲜度。
4.2 屠宰前管理
在屠宰前6小时停止喂食,但可以饮水。屠宰前需进行静养,确保牛只处于平静状态,减少应激反应。这一措施有助于提高肉质,降低劣质肉的比例。
胴体评定
5.1 外观评定
外观评定主要包括颜色、光泽和弹性。优质云岭牛的胴体颜色应为鲜红色,有光泽且富有弹性。如果发现颜色暗淡或无弹性,则可能表明肉质不佳。
5.2 肌肉组织评定
通过观察肌肉纤维的紧密程度来评定质量。云岭牛的肌肉组织应细腻、紧密,脂肪分布均匀。这种特征不仅影响口感,还与营养成分密切相关。
5.3 骨骼发育评定
骨骼发育良好是健康牛只的重要标志。评定时需注意骨骼是否坚实,关节活动是否灵活。良好的骨骼发育反映了云岭牛的整体健康状况。
胴体分割
6.1 分割原则
分割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尽量保持每块肉的完整性。对于云岭牛而言,推荐采用传统的部位分割方法,如将肉分为肩部、胸部、背部等主要部分。
6.2 分割工具
使用锋利的刀具进行分割,确保切面平整。同时,工具需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卫生安全。
6.3 分割后的处理
分割后的肉品应及时冷藏,温度控制在0℃至4℃之间。此外,还需做好标识工作,标明产地、批次等信息,便于后续追溯管理。
以上内容涵盖了云岭牛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这些标准,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还能促进云岭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