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过程中污染控制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监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llution Control in Crop Straw Fuel Util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563-2022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污染控制”等核心概念。例如,“污染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在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技术要求
# 收集与运输
标准规定了秸秆收集时应避免混入有害物质,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泄漏、遗撒。这有助于确保进入加工环节的原料质量,同时保护沿途环境不受污染。
# 加工处理
对于加工环节,标准强调了设备的选择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整个生产过程应尽量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此外,还提出了废气处理装置必须正常运行并达到排放限值的要求。
# 储存管理
关于储存,标准指出储藏设施应当具备防雨、防晒等功能,以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异常状况。
监测与评估
为了持续改进污染控制效果,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体以及土壤等方面的检测。监测结果将作为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之一。
应急预案
考虑到突发性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标准特别设置了应急预案部分。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计划,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
以上是对《DB13/T 5563-2022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