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癌性疼痛的腕踝针技术的操作规范、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采用腕踝针技术进行癌性疼痛管理的医护人员。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rist-Ankle Acupuncture in Cancer Pain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癌性疼痛的腕踝针技术在TGDNAS 057-2024标准中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进针深度”的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进针深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根据患者体型适当调整”。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了具体的进针深度范围:成人通常为10-15毫米,儿童则应控制在5-8毫米。这一改动旨在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因进针过深导致组织损伤或疗效不佳。
实际操作时,医生需先评估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及局部解剖结构。例如,在肥胖患者中,进针深度应接近上限值以确保针尖到达有效刺激点;而对于消瘦者,则需减少进针深度以防穿透过多组织。此外,进针角度也至关重要,一般保持与皮肤表面成30°至45°角,这样既能保证针体顺利穿过表层组织,又能减少对深层神经血管的刺激。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标准,建议采用分段式进针法:首先轻轻刺入2-3毫米确认无误后暂停,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随后逐步增加至目标深度,每推进一段均需检查并调整方向。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反馈,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重新定位。
通过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进针深度规范,可以显著提升腕踝针疗法在癌性疼痛管理中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希望每位从业者都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