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吻鮠池塘圈养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长吻鮠的池塘圈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Enclosure Culture of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880-2022《长吻鮠池塘圈养技术规范》是湖北省针对长吻鮠池塘养殖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
- 标准规定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区域,且池塘底部平坦,便于管理。这一要求确保了长吻鮠能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避免因水质不佳或地形复杂导致的疾病发生。
2. 池塘准备
- 在放养前需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淤和消毒,使用生石灰等药物处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这一步骤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3. 苗种选择与放养
- 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亲本,并经过检疫合格。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合理确定,通常每亩水面投放苗种数量不超过500尾。合理的放养密度既能保证鱼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不会因为密度过高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4. 饲料投喂
- 饲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优先选用优质配合饲料。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宜。科学合理的投喂方式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健康成长。
5. 日常管理
-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氧、pH值等,并及时调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是保证长吻鮠健康生长的基础。此外,还需定期巡塘,观察鱼群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 疾病防控
-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开展池塘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隔离患病个体并施药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通过以上这些关键环节的有效实施,可以大大提高长吻鮠池塘圈养的成功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