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运输企业违法行为智能取证的技术要求、系统功能、数据采集与处理、存储与传输以及安全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运输企业违法行为的智能取证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Evidence Collection of Transport Enterprise Illegal A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73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6T 010—2022运输企业违法行为智能取证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运输企业违法行为的智能取证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 智能取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采集、分析和存储违法行为证据的过程。
- 违法行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确保各方对术语的理解一致。
技术要求
# 数据采集
- 数据完整性:所有采集的数据必须完整无缺,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地点、车辆信息等。
- 实时性:数据采集应具备实时性,确保违法行为能够及时被记录。
# 数据存储
- 存储介质:推荐使用云存储或加密硬盘作为主要存储方式。
- 存储期限:违法数据至少需要保存两年以上,以便后续核查。
# 数据传输
- 加密传输:所有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必须采用加密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 传输协议:建议使用HTTPS或SFTP等安全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操作流程
# 系统初始化
- 设备检查: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系统参数,如灵敏度、分辨率等。
# 数据处理
- 自动识别:系统需具备自动识别违法行为的能力,例如超速、闯红灯等。
- 人工复核:对于系统难以判断的情况,需由专业人员进行人工复核。
安全保障
- 访问控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系统及数据,且操作过程需留痕。
- 定期审计: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406T 010—2022运输企业违法行为智能取证技术规范》从多个层面规范了智能取证的技术细节,有助于提高执法效率与准确性,同时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