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海棠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黄海棠的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Sowing and Nursery of Potentilla ch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2T 070-2022 黄海棠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黄海棠植物播种育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黄海棠的播种育苗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与处理部分,标准要求种子应于每年8月至9月间采集成熟果实,确保种子饱满度达到90%以上。采集后需经过自然干燥处理,使含水量降至10%-15%,然后采用湿沙层积法进行低温储藏,温度控制在1℃至5℃之间,这样可以有效保持种子的活力,为后续播种提供良好的种质基础。
其次,关于播种环节,标准指出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4月中下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保证土壤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至3倍,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覆土厚度以刚好覆盖种子为宜。播种后要立即浇透水,并搭建遮阳网,避免强光直射影响发芽率。
再者,在苗期管理方面,标准强调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当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定苗,株距保持在10厘米左右。同时要定期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对于病虫害防治,建议采用物理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如悬挂黄色粘板诱杀害虫等。
最后,在苗木出圃前准备工作中,标准要求提前一个月停止施肥,减少氮肥使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比例,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抗逆性。在起苗前两天充分灌水,便于起苗操作,尽量保留完整根系,确保苗木移植成活率。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312T 070-2022》从种子到苗木整个过程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为黄海棠的大规模繁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