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山丘陵区谷子旱作生产过程中保墒、减肥增效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燕山丘陵区谷子的旱作栽培及保墒减肥增效技术推广。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ought-resistant Millet Cultivation with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and Fertilizer Reduction in Yan Mountain Hilly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08—2022 燕山丘陵区谷子旱作保墒减肥增效技术规程》是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燕山丘陵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在播种前准备阶段,规程强调要进行土壤深耕和整地,要求耕深达到20-25厘米,确保土壤疏松且无明显坷垃。同时提出要施足底肥,推荐使用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方式,其中有机肥用量不低于每公顷30吨,氮磷钾比例为1:0.5:1。这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为谷子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在品种选择上,规程指出应选用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高产品种,并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播种时采用精量播种机,行距控制在40-50厘米之间,播深保持在3-5厘米,每穴下种量为3-5粒。这样既能保证出苗整齐,又能节约种子资源。
灌溉管理方面,规程提倡采用膜下滴灌或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在关键生育期如拔节期、孕穗期适时适量灌溉,每次灌水量控制在30-50立方米/亩。同时强调要根据天气状况灵活调整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板结。
施肥管理则主张实行\"前轻后重\"的原则,在苗期以控为主,中期促控结合,后期重在防早衰。具体措施包括: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占30%;基肥中氮肥占总氮量的60%,磷钾肥占40%;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施用,每次施用量占总追肥量的一半。
病虫害防治上,规程倡导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在收获环节,规程建议当谷穗变黄、籽粒变硬时及时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确保损失率低于2%。收获后的谷子要尽快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13%以下),防止霉变。
以上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谷子种植的农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