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使用灰色关联法对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的术语、定义、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处理方法及评价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效果评价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ocedure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05—2022《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规程》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综合评估。这项标准特别引入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用于量化不同技术措施的效果,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技术选择依据。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内蒙古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评价工作。这表明标准在地域性和针对性上做了明确限定,确保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详细解释了“面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关键概念。例如,“面源污染”被定义为由非特定来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这些来源包括农业活动、农村生活等,具有分散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则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这些污染物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
标准还规定了评价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评价时,应当基于实际数据,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并且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评价体系。
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标准提出了多个考量维度,如经济性、环境友好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每个维度下又有具体的子指标,比如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成本效益比来衡量;环境影响则可以评估污染物削减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灰色关联法的应用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这种方法通过计算待评价对象与参考序列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先构建评价矩阵,然后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各技术方案与最优解之间的距离,并据此排序得出最佳选项。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数据质量。建议采用现场监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要求所有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以便于后续分析工作的开展。
最后,标准提供了完整的流程图示例,从初步筛选候选技术到最后形成最终结论,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指导说明。这种结构化的流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便于不同机构和个人参照执行。
总之,《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规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规范化的评估框架,而且强调了实践中的细节处理,对于促进内蒙古乃至全国范围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