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建设的技术要求、观测内容、数据采集与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tation of Highway Subgrade and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16—2022 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建设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建设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为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技术要求,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根据该标准选取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观测站点选址
标准中明确指出,观测站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能够全面反映所代表区域内的公路路基路面的长期性能特征。具体要求包括:
- 地形地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特征区域,以便更好地观察不同条件下路基路面的表现。
- 气象条件:需考虑当地的降水、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 地质条件:注意土壤类型、地下水位高低以及地震活动频率等地质特性。
数据采集设备配置
对于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与安装,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 传感器选型: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传感器,并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安装位置:确保传感器安装在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且便于维护的位置上。
- 供电系统:建立可靠的电源供应系统,可采用太阳能供电等方式作为备用方案。
运行管理
为了保障观测站的有效运转,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管理和维护措施:
- 人员培训:所有参与观测工作的技术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 定期检查:每隔一定周期应对观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资料归档: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应及时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数据库,方便后续分析使用。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15/T 2616—2022》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且特别强调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