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田杂草监测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数据记录与分析。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小麦种植区的杂草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eed Monitoring and Survey in Wheat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476—2022小麦田杂草监测调查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山西省内小麦田杂草的科学监测与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监测范围:标准明确规定了监测区域应覆盖全省所有种植小麦的主要县(市、区)。这一要求确保了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有助于准确把握全省范围内杂草的发生趋势。
2. 调查频次: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三次调查,分别在小麦播种前、拔节期和收获前。这样的频率设置能够有效跟踪杂草从萌发到成熟整个生长周期的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 样点布设:每个监测点需设置不少于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平方米,并随机分布在不同地块内。这种布点方式可以减少偶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4. 杂草种类识别与记录:标准列出了常见的小麦田杂草种类及其特征描述。调查人员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正确辨别并记录所发现的杂草类型及数量。对于难以确定的种类,建议送至专业机构鉴定。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的数据应当及时录入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特别强调要计算每种杂草的密度、覆盖率等指标,以便评估其危害程度和发展态势。
6. 报告撰写:完成调查后,应及时编写监测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调查目的、方法、结果、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建议。报告应简洁明了,便于相关部门参考决策。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显著提升我省小麦田杂草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