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种质资源保存圃的选址、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种质资源保存圃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 Conservation Garde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579—2022草种质资源保存圃建设和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的技术文件,旨在规范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圃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草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保存圃选址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保存圃的选址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地理位置:保存圃应当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平坦且排水良好的区域,避免低洼积水地带。
2. 环境因素:远离污染源如工业区、交通干线等,以减少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土壤条件:土壤类型应适合目标草种生长,具有良好的肥力和结构,并且没有严重的病虫害历史记录。
这些要求旨在为草种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长期保存其遗传多样性。
二、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
关于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部分,标准指出:
1. 收集范围:应涵盖尽可能广泛的地理分布,包括不同生态类型的草种材料。
2. 鉴定方法:采用形态学特征描述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准确鉴定,确保每份入库材料都有明确的身份标识。
3. 信息记录:详细记录每份种质的基本信息(如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生物学特性以及保存状态等内容。
通过科学严谨的收集与鉴定程序,可以保证保存圃内种质资源的质量和完整性。
三、保存圃布局规划
对于保存圃内部的具体布局,标准提出了如下建议:
1. 分区设置:根据草种的不同用途或特殊需求划分功能区,例如繁殖区、试验区、展示区等。
2. 隔离措施:采取物理隔离或其他方式防止不同种类之间的杂交混杂现象发生。
3. 设施配备:配备必要的灌溉系统、防护网等基础设施,保障日常管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合理的布局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维护整个保存圃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日常管理与监测
在日常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定期检查:定期巡视检查各区域内植物健康状况及设施完好程度。
2. 病虫害防治: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控制。
3. 数据更新:及时更新所有相关资料信息,保持档案完整准确。
持续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确保草种质资源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以上是对《DB15/T 2579—2022草种质资源保存圃建设和管理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