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机械化种植的术语和定义、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留床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紫花苜蓿的机械化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Planting of Alfalfa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99—2022《紫花苜蓿机械化种植技术规范》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紫花苜蓿的机械化种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种子处理
根据标准中的第4.1条,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精选是为了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确保播种质量。消毒则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常采用温水浸泡或化学药剂处理。
播种方式
标准第5.1条规定了播种方式的选择,推荐使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条播适合大面积种植,能够保证植株均匀分布;穴播则适用于小面积高密度种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播种深度应控制在1.5-2厘米之间,以利于种子发芽。
施肥管理
第6.1条指出,在种植前应施足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苗期和生长旺盛期进行,重点补充氮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
灌溉要求
按照第7.1条的要求,灌溉需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情况下,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是最佳状态。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定期灌溉对于保证紫花苜蓿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收获时机
标准第8.1条明确了收获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初期至盛花期之间。此时收割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含量,还能避免过晚收获导致品质下降。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与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全面考虑。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提升紫花苜蓿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