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要求、模型创建与管理、协同工作流程、交付内容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桥梁工程中信息模型的建立、应用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Brid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DB36/T 1616-2022)是一部江西省地方标准,为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管理和应用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模型创建方面,该规范强调了信息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大类数据。其中,几何信息包括桥梁各构件的空间位置及形状等属性,而非几何信息则涵盖了材料、成本、施工进度等内容。这要求在建模时不仅要关注结构的物理形态,还需全面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因素。
其次,在数据交换与共享环节,规定了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格式如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确保不同软件间能够无障碍地传递信息。同时指出,为了提高效率并减少错误,应当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来定义所有字段含义及其取值范围。
再者,关于模型维护更新机制,提出了定期检查现有模型是否符合最新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并及时修正偏差之处。此外还建议设立专门团队负责监控整个项目的进展状况,以便快速响应任何突发情况。
最后,在成果交付阶段,明确指出最终提交给业主或相关方的文件必须完整且准确无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竣工图、检测报告以及运营维护手册等资料,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日后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不仅注重技术层面的操作指南,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我国桥梁建设行业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