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精制川茶扁形绿茶加工的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精制川茶扁形绿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Refined Sichuan Tea - Flat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914-2022《精制川茶 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发布的关于扁形绿茶加工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规定,用于生产精制川茶扁形绿茶的鲜叶应来源于无公害茶园,并且采摘时间应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茶叶的新鲜度和匀净度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因此,在选择原料时,需确保茶叶的嫩度一致,避免老叶或病虫害叶片混入。
加工环境
加工车间应当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8℃-25℃之间。湿度也需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65%。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助于防止茶叶变质,同时有利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杀青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标准要求,杀青过程中锅温应设定在180℃-220℃之间,时间为3分钟-5分钟。通过高温快速破坏酶活性,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保持茶叶绿色。操作时要均匀翻动茶叶,确保每片叶子都能受到充分加热。
揉捻
揉捻的目的在于塑造茶叶形状并初步释放细胞汁液。标准建议采用中等压力进行揉捻,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揉捻后需检查茶叶成条率是否达到要求,如果不足,则需要补充揉捻直至达标。
干燥
干燥阶段分为初烘和足干两个部分。初烘时,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足干时则降低温度至70℃-80℃,持续时间约为20分钟-30分钟。此过程不仅进一步去除水分,还能发展香气。
成品检验
成品茶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感官审评与理化指标检测。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五个方面;理化指标则涉及水分含量、水浸出物含量等项目。只有当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时,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品。
以上是对DB51/T 2914-2022《精制川茶 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