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修复流程、调查与评估、修复措施、监测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ngrove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573-2022《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是海南省发布的关于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红树林”、“湿地”等关键概念,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语境和理解基础。例如,“红树林”被定义为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 修复原则:强调了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修复时应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人为干扰,优先利用自然恢复的力量来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3. 规划与设计: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评估,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分析、土壤条件检测以及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等内容。
4. 种植技术:规定了适宜的树种选择标准及栽植方法。比如建议选用本地原生种作为主要造林材料,同时注意不同种类之间的搭配组合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5. 后期管理:提出了定期监测与维护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病虫害防治、水位调控以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6. 效果评价: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用于衡量修复成果的有效性。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上只是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改善受损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