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韶山红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湖南省境内种植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红茶产品。
Title:Shaoshan Hong - Part 1: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5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标准的更新与修订往往蕴含着产业技术进步、质量控制提升和市场导向变化的深层逻辑。THNTI 068.1-2025《韶山红 第1部分:红茶》作为地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2019年发布的旧版(THNTI 068.1-2019),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本文聚焦于“感官审评术语与评分细则的调整”这一核心差异,深入解读其变化背景、具体内容及对生产、检测和市场的影响。
首先,新标准在感官审评术语上进行了规范化和统一化处理。旧版标准中部分术语存在表述模糊或地域性较强的问题,如“醇厚”“鲜爽”等词汇在不同地区或评审人员中可能存在理解偏差。新版标准对这些术语进行了细化,并引入了更符合国家标准(GB/T 14487)的描述方式,例如将“醇厚”明确为“滋味浓厚、协调、回甘”,增强了评判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评分细则的调整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旧版标准中,滋味、香气、汤色、叶底四项指标的分值分配较为均衡,但实际应用中发现,某些关键品质特征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新版标准在保持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权重进行了微调,例如适当提高了“滋味”和“香气”的分值比例,反映出红茶品质评价中风味表现的核心地位。这一调整不仅体现了对消费者口感需求的关注,也引导生产企业更加重视工艺控制与原料选择。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对“色泽均匀度”和“叶底嫩度”的具体要求。在实际审评过程中,叶底的嫩度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内在品质,而色泽均匀则关系到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新版标准通过量化指标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使评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茶叶的综合品质。
从应用角度来看,这一系列调整对茶叶生产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重新审视自身生产工艺,确保在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同时,检测机构也需更新审评流程,提高评判的专业性和一致性。对于消费者而言,新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透明度,增强购买信心。
综上所述,THNTI 068.1-2025在感官审评术语与评分细则上的调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回应。通过精细化的评价体系,推动红茶产品向更优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也为地方特色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