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DB22T 3379-2022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

    DB22T 3379-2022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
    中风肢体痉挛头针治疗规范康复
    16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54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的术语和定义、治疗原则、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评价。本文件适用于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头针治疗及相关医疗人员的临床实践。
    Title:Norm for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Limb Spasticity with Scalp Acupun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 封面预览

    DB22T 3379-2022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
  • 拓展解读

    《DB22T 3379-2022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为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1 针刺前准备:包括患者体位的选择与调整。患者应保持舒适体位,通常采取坐位或卧位,确保针刺部位暴露良好且患者能长时间维持此姿势。这一步骤至关重要,良好的体位不仅有助于提高针刺操作的成功率,还能减少因体位不当导致的不适感,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5.2.1 头针选穴原则:依据中医经络理论及现代解剖学知识,选取与肢体运动功能相关的特定穴位。例如,对于上肢痉挛可选用运动区前1/5点,下肢则选择运动区后1/5点等。这些穴位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症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所选穴位组合,以达到最佳疗效。

    5.3.1 针刺手法要求:采用快速进针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复合手法,使针感直达病灶。具体操作时,进针速度要快而稳,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同时,在到达预定深度后立即开始捻转动作,频率控制在每分钟200次左右,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80°。此外,在实施提插操作时应注意力度均匀,不可过猛以免造成局部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6.1 治疗频率与疗程安排:建议每周进行三次治疗,每次间隔两天以上。一个完整疗程由十次单独治疗构成,之后视病情改善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后续治疗。频繁但合理的治疗频率能够保证药物持续作用于目标区域,促进神经修复过程顺利开展;而适当的休息间隔则有利于机体恢复,防止过度疲劳引发不良反应。

    6.2 注意事项:强调在治疗前后均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生命体征监测、心理状态调查以及既往病史回顾等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还可以据此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整个干预过程安全可靠。另外,在整个治疗期间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剧烈疼痛、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时应立即停止当前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22T 3381-2022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技术规程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