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监测方法、防控策略和具体防治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ll Armyworm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6T 77-2022《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预警
规程要求在田间设置性诱捕器和黄板等工具,定期检查诱捕情况并记录数据。这一措施旨在及时发现草地贪夜蛾的活动迹象,为后续防控提供依据。性诱捕器通过模拟雌虫释放的信息素吸引雄虫,从而有效捕捉成虫,减少其繁殖机会。
2. 农业防治
推荐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避免单一作物连作,以破坏害虫的食物链和栖息环境。同时强调保持田园清洁,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这些方法不仅能够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还能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物防治
鼓励使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自然控制。此外,推荐使用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这些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的特点,能有效抑制害虫种群增长,同时保护非靶标生物。
4. 化学防治
当害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规程特别指出,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操作,避免过量施药导致环境污染或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提倡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出现。
5. 综合管理
强调将上述各种防控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例如,在化学防治的同时配合农业和生物措施,既能快速控制害虫数量,又能长期维持农田生态平衡。这种综合管理策略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目标。
以上是规程中部分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