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贪夜蛾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及预警发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田间监测及防控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6T 76-2022《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规程》是云南省针对草地贪夜蛾这一重大农业害虫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监测点布设
标准指出,监测点应选择在草地贪夜蛾可能发生的区域,如玉米、甘蔗等主要寄主作物种植区。要求每个县至少设立2个固定监测点,并且这些监测点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地农田生态条件。此外,还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临时监测点以提高监测覆盖率。
诱捕器使用
对于诱捕器的选择和使用,标准推荐采用性诱剂诱捕器。规定每公顷设置1个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5米左右,并且要定期检查诱捕情况,一般每3天清理一次被捕获的成虫。同时强调了诱捕器需要保持清洁,避免非目标昆虫干扰监测结果。
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数据记录方面,标准要求每次检查都要详细记录诱捕到的草地贪夜蛾数量、性别比例以及出现日期等信息。并且规定每个月底需汇总当月的数据,绘制出趋势图,以便于分析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和发展动态。特别提到如果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则还需记录其发育阶段及分布位置。
预警信息发布
关于预警信息的发布,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及时将监测到的信息上报至上级单位,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即启动相应的防控措施。
以上就是对DB5306T 76-2022《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