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技术要求、防治措施、监测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城市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Urban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3094-2020《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城市地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定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于指导和规范城市化进程中各类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责任划分
标准明确要求在项目规划初期就必须开展详细的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并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将项目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防治区。每个防治区内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例如,在坡度较大且植被覆盖较差的区域,应优先考虑设置拦渣墙、护坡工程等物理防护措施;而对于平缓地带,则可以更多地依赖植物措施来增强土壤稳定性。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建设单位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需承担起从方案编制到实施监督直至后期维护全过程的责任。同时,监理单位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负责确保各项措施按照设计要求落实到位,并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防治措施的选择与配置
针对不同类型的生产建设项目,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选择原则。比如对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了常规的工程措施外,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增设临时排水设施以减少暴雨径流对裸露地面造成的冲刷作用;而对于小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则可通过优化场地布局减少开挖量,并利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雨水渗透能力等方式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工程措施之外,植被恢复始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标准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忽视通过植树种草等方式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且要求所选植物种类不仅要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还要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以便长期维持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监测与评估机制
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标准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与评估体系。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各防治区内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相关数据形成档案资料。当发现存在超出允许范围的侵蚀现象时,应及时调整或补充相应的治理方案。
另外,针对重大工程项目,还要求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实时收集整理各类监测信息,便于主管部门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通过年度报告的形式向相关部门提交详细的执行情况总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总之,《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是一部全面覆盖城市生产建设活动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不仅明确了各方职责分工,也为具体操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