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胡杨林飞播植被恢复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飞播区域选择、飞播设计、飞播作业、播后管理及效果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天然胡杨林的飞播植被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erial Seed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Natural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485-2022 天然胡杨林飞播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天然胡杨林飞播植被恢复的技术流程和管理要求。这项标准对于保护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胡杨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飞播”、“飞播区”等专业术语。例如,“飞播”是指利用飞机将种子均匀撒播到指定区域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飞播的基本操作方式,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飞播前准备
根据标准要求,在开展飞播之前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对飞播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状况以及现有植被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此外还强调了种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要求所选用的种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经过严格筛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这些措施确保了飞播作业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飞播实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飞行高度、速度及播种量等参数要求。例如规定飞机飞行高度应在10米至30米之间,速度保持在每小时100公里左右;同时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需求调整合适的播种密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可以有效提升种子落地后的成活几率。
后期管护
飞播完成后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后续管理措施来保障植被健康成长。其中包括定期监测新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竞争养分资源;建立防火隔离带减少火灾隐患等。这些细节上的考虑有助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总之,《DB65/T 4485-2022 天然胡杨林飞播植被恢复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如何更好地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它不仅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的优势,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