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春播区谷子生产中粟芒蝇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监测与防控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春播区谷子生产过程中粟芒蝇的绿色防控。
Titl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Panicum Miliaceum Pests and Diseases in Spring-sown Areas - Part 5: Panicum F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02.5-2022《春播区谷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第5部分:粟芒蝇》是河北省承德市地方标准的一部分,重点对粟芒蝇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规定。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条文5.1】“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使用符合GB/T 17980.21规定的种衣剂。”
解读:本条强调了播种前种子处理的重要性。选用经过国家认证的种衣剂可以有效预防粟芒蝇幼虫对种子的危害,同时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GB/T 17980.21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种衣剂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确保所使用的种衣剂安全高效。
【条文5.3】“田间管理时应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粟芒蝇的滋生地。”
解读:粟芒蝇喜欢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产卵繁殖,因此保持田间的清洁对于控制其种群数量至关重要。及时清除杂草不仅能够降低粟芒蝇的栖息环境,还能改善谷子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条文5.4】“当田间粟芒蝇成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采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进行喷雾防治。”
解读:苏云金杆菌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微生物杀虫剂,对粟芒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条规定鼓励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少了化学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体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
【条文5.5】“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虫源。”
解读:粟芒蝇的部分幼虫会在田间残株落叶中越冬,成为来年虫害的主要来源。因此,收获后的田间清理工作不可忽视。通过集中销毁残株落叶,可以有效切断粟芒蝇的生活史循环,降低第二年的虫口基数。这一措施对于长期控制粟芒蝇种群密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