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藕)田克氏原鳌虾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稻(藕)田克氏原鳌虾的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rocambarus clarkii in Rice (Lotus)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519—2022《稻(藕)田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程》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田或藕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操作。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选址与准备
- 标准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区域作为养殖场地。在选址时应避免工业污染源,并确保排水系统完善。
- 对于稻田改造,需平整土地,开挖环沟和田间沟渠,保证水位可控。同时,清理杂草并施用基肥以改善土壤条件。
2. 苗种投放
- 苗种来源应合法且健康,规格整齐。通常建议每亩投放克氏原螯虾苗约8000-10000尾。
- 投放前需对虾苗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
3. 日常管理
-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及氨氮含量,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 合理投喂,初期可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随着虾体长大逐步增加植物性饵料比例。
- 注意病害防控,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4. 收获与销售
- 成虾一般在秋季达到最佳捕捞期,此时个体较大,品质较高。
- 收获时应采用科学方法,尽量减少损伤,并做好分级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这些内容构成了稻(藕)田克氏原螯虾高效生态养殖的基础框架,遵循此规程有助于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