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数据质量治理的体系架构,包括治理目标、治理原则、治理流程和关键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参与公共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组织。
Title:Public Data Quality Governance - Part 1: System Archit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0364.1—2022《公共数据质量治理 第1部分:体系架构》是杭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共数据质量管理的体系架构。该标准适用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数据质量治理时的参考。以下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提到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共享、应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这意味着在每一个数据生命周期阶段都需要有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例如,在数据采集阶段,要求确保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与准确性;在数据存储阶段,则需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强调了对敏感信息的保护,要求采取加密技术防止未授权访问,并定期备份以应对突发情况。
标准指出组织应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多个维度。这表明评价数据质量不能仅凭单一标准,而要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有效性,因此需要通过定期审计来验证数据的真实度;而企业则更关注数据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因为这些特性直接影响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另外,标准还要求建立健全的数据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具体来说,当发现数据质量问题时,应及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并记录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过程,形成闭环管理。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工具、机器学习算法等提高数据质量监测的能力,实现自动化预警和智能优化。
最后,本标准特别强调了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由于公共数据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因此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为此,建议设立专门的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明确各方职责权限,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公共数据质量治理 第1部分:体系架构》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