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绿色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选择与制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黑木耳的绿色生产。
Title:Gree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3/T 798-2022是浙江省针对黑木耳栽培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黑木耳的绿色生产过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料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使用无污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木屑、麸皮等作为培养基质,并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原材料。这不仅确保了黑木耳生长环境的安全性,也避免了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
其次,关于栽培管理部分,强调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的重要性。规定每平方米栽培袋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定限额,以保证菌丝体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同时也有利于通风透光条件的改善。此外,还特别指出在不同生长期需采取相应的温湿度控制措施,如发菌期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出耳期则要适当降低湿度并增加空气流通。
再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灯诱杀成虫、粘虫板捕捉害虫等非化学手段来进行预防与治理。对于确有必要使用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则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并且在采收前留足安全间隔期。
最后,关于产品质量检测环节,明确了出厂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含量、粗蛋白比例以及重金属限量值等内容。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时,产品方可投放市场销售。
总之,《DB33/T 798-2022黑木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从原料选用到最终产品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为推动黑木耳产业向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迈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黑木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