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消防物联网系统对接的技术要求、接口规范、数据交换格式和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和对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re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Interconn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477-2022消防物联网系统对接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系统架构要求
标准规定了消防物联网系统的三层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要求传感器设备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且需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LoRa、NB-IoT等。网络层强调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建议采用双链路冗余设计以确保信息传递不间断。应用层则聚焦于数据分析与展示,要求具备实时报警、历史查询等功能,并能生成符合GB/T 28181标准的视频流。
2. 数据传输安全
在数据传输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加密措施。所有敏感信息必须经过AES-256或更高强度的对称加密算法处理后方可传输。同时,系统应配备数字签名机制来验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防止中间人攻击。此外,还需定期更新加密密钥并记录日志以便追溯。
3. 设备管理
对于接入系统的各类消防设施设备,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每台设备都应拥有唯一标识码,并记录其型号规格、安装位置、投入使用日期等基本信息。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需自动触发警报并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管理人员。定期巡检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确保所有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 应急响应机制
标准特别强调了应急响应的重要性。一旦检测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系统应当立即启动预案流程。这包括但不限于自动拨打预设电话号码通知相关人员、发送短信提醒以及联动其他智能设备(如开启喷淋系统)。另外,还应该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供用户手动干预,比如远程控制某些关键装置。
5. 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标准设定了多项性能指标。例如,从接收到报警信号到发出响应指令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单个服务器节点能够同时处理不少于1000个并发连接;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不低于5000小时等等。这些量化指标为后续验收提供了明确依据。
综上所述,《DB33/T 2477-2022消防物联网系统对接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对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作出了详尽的规定,有助于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