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池塘缢蛏底铺网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池塘缢蛏底铺网养殖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nd Breeding of Clam with Bottom Net in Zhejiang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池塘缢蛏底铺网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473-2022)是一项专门针对池塘缢蛏养殖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缢蛏的底铺网养殖操作流程,提高缢蛏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池塘选择与准备
标准指出,选择池塘时应优先考虑水质良好、无污染且盐度适宜的区域。池塘底部需平整并铺设一层细沙或泥沙混合物,厚度建议为10-15厘米。此外,池塘四周应设置防逃设施,确保缢蛏不会因外力作用而逃逸。
2. 缢蛏苗种投放
苗种投放前需要经过严格筛选,保证其健康状况良好且规格一致。投放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800-1200只之间,具体数量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投放时间宜选在春秋季,此时水温适中有利于缢蛏生长。
3. 底铺网设置
底铺网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使用聚乙烯材质制成的网片,网目大小应在1.5-2.0厘米范围内。网片铺设时需紧密贴合池塘底部,并固定牢固以防止移位。同时,在网片上方还需覆盖一层薄层细沙,以保护缢蛏免受直接摩擦伤害。
4. 日常管理措施
日常管理中强调定期检查水质情况,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左右。当发现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应及时增氧。另外,还应注意观察缢蛏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5. 收获与存储
缢蛏通常在养殖6-8个月后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收获时应采用人工方式轻轻提起底铺网,避免损伤缢蛏外壳。收获后的缢蛏应及时清洗干净并放入低温环境中暂存,确保产品新鲜度。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池塘缢蛏底铺网养殖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突出了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推动缢蛏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