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美海棠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砧木培育、接穗采集与贮藏、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北美海棠的嫁接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North American Crabapp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69-2022北美海棠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北美海棠嫁接育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对于提高北美海棠苗木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质资源选择
标准规定,用于嫁接的砧木和接穗必须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并且要求砧木为2-3年生实生苗,接穗为当年生发育充实的枝条。这一规定强调了种质资源的健康性和遗传稳定性,确保苗木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挑选母树,避免使用弱树或病树作为繁殖材料,同时注意接穗采集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成活率。
二、嫁接方法与技术要点
标准推荐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具体步骤包括削芽片、切砧木、嵌合、绑缚等环节。特别指出接穗削面长度应为1.5-2厘米,砧木切口宽度略大于接穗厚度,绑缚时要松紧适度,既保证紧密贴合又留有透气空间。这些技术细节直接影响嫁接成功率,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每个环节精准到位。
三、嫁接后管理
标准明确了嫁接后的管理措施,包括遮阴保湿、定期检查愈合情况、及时除萌等。要求嫁接后立即搭建遮阳网,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并在7-10天内检查成活状况,发现未成活要及时补接。此外,还规定每半月除萌一次,避免砧木消耗养分影响接穗生长。这些管理措施旨在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促进嫁接部位愈合和新梢生长。
四、苗木出圃标准
标准对合格苗木的规格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地径不小于0.8厘米,株高不低于80厘米,主干通直度达到85%以上,根系完整无损伤等。这些量化指标为苗木质量评定提供了统一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级管理,不合格苗木不得出圃销售。
五、病虫害防治
标准特别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求定期巡查圃地,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建议结合冬季修剪清除越冬病原物,降低次年发病概率。这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要注重科学合理用药,维护生态平衡。
六、档案记录制度
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育苗档案,内容涵盖种质来源、嫁接日期、管理措施、检查结果等信息。通过规范化记录,可以追溯苗木生长全过程,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技术体系。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可查。
总之,《DB22/T 3369-2022北美海棠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质选择到出圃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北美海棠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