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糠椴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苗率测定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糠椴的人工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Fraxinus mandshurica by S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糠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22/T 3367-2022)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旨在规范糠椴的播种育苗工作,提高糠椴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与处理章节中,规定了种子应当在每年秋季糠椴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收,并且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作为采种对象。对于采集后的种子需要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含水量低于12%,并采用沙藏法进行低温层积处理,时间为60至90天,以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
其次,在播种育苗管理方面,强调了播种前土壤准备的重要性。要求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播种时间通常安排在春季解冻后进行,播种深度控制在2至3厘米之间,每穴播入2至3粒种子即可。同时,为了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建议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50至200粒。
另外,关于苗期管理,规程指出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当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可以开始间苗定苗作业,株距保持在10至15厘米左右。此外,还应注意定期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并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规程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人工捕捉害虫或者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喷洒。同时,还要加强日常巡查,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以上就是对《糠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22/T 3367-2022)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糠椴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